湖南法治报讯(全媒体见习记者 刘建军 通讯员 陈杰)北湖区燕泉街道阳光苑社区成立于2015年5月,辖区面积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464户,1.3万人,社区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现有党员74名。阳光苑社区地处北湖区繁华区域,高档次的建材行业聚集地,辖区人口结构多元化、人口量密集化,给社区基层治理带来诸多挑战。
阳光苑社区依托阵地建设做服务,做精社区治理的四个“妙招”,以四治“组合拳”挥出社区治理之力,使党建引领“四治融合”落在身边、构筑文明和谐邻里情、民主管理得人心,慢慢探索出构建城市社区治理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之路,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社区无一起治安刑事案件,无一人到县市及赴省进京上访,无新增涉毒人员。先后迎接中央组织部、司法部调研和新疆、甘肃、福建等20余个外省单位考察学习,社区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郴州市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中省市区荣誉称号60余项。

一、发挥“共治”总方向性,提升基层治理凝聚力
一是以共治为依托,奏响“治理合唱”。打破各自为政的传统社区治理模式,在盈丰国际小区打造“一米阳光 邻里一家”的“近邻”服务理念,创新实施党建引领小区网格治理新模式,制定“1+4+N”治理体系,成立小区党支部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借助“党建+”模式,提升基层治理凝聚力。将小区秘书、小区医生、小区城管、小区警察、小区调解员、小区律师等小区服务团队,搭建组织阵地建设,在小区设置党员活动室、矛盾纠纷调解室、文体活动室、把小区活动场所打造成党员群众的活动平台、教育群众的文化平台、便民利民的服务平台,通过治理体系最终实现“没事常联系,有事同商量,难事有人帮”的效果,形成了社会支持、公众参与、居民自治的治理格局,让治理由社区唱“独角戏”变“大合唱”。
二是以共治为先锋,营造“共治协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社区单位结对共建,依托“共产党员示范岗”,积极引导各方力量有效参与社会治理,开展量化党员考核管理,社区党支部对党员参加组织活动、服从大局、岗位奉献、履行义务等方面的评价用分数进行量化,调动党员积极性,激发党员的奉献热情,使党员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形成党建引领、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新局面。
三是以共治为机制,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实施“民生微实事”,居民内心殷切期盼,彻底得到落实解决,唤醒了小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动力与热情,业委会、楼道治理小组、楼栋长迅速筹建进入小区共治队伍。

阳光苑社区低保新增民主评议会
二、发挥“自治”强基作用,激发基层治理源动力
一是以自治为基础,激发“民智民力”。探索建立了“内容丰富化、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程序规范化、成果效能化”的社区协商议事体系,发挥自治“本色”作用。南岭大道翠微源小区通过社区+业主委员会+老年协会三方组织联手治理小区,“嘀嘀!”只闻“小区业主微信群”发出声音,小区业主委员会李跃辉和老年协会龙定邦会长打开手机屏幕,显示屏上随即弹出一条提示信息:“小区外来车辆越来越多且乱停现象,电动车集中充电桩目前2个区域已经不能满足,希望业主委员会和老年协会能够与小区物业协调沟通,对小区进出车辆进行管理,增加电动车充电桩”。接收到诉求的业主委员会和老年协会迅速回应,第一时间来到小区物业办公室,联合小区物业着手制定小区车辆管理办法和选定新充电桩安装区域,消除小区枯死大树消除安全隐患、整治楼栋私拉电线……通过社区牵头,业委会、老年协会等多方参与,激活小区治理中的居民自治动力,小区居民留言请求得以解决。这是小区居民通过“小区业主微信群”线上平台发出的信息。通过“一方吹哨,多方响应”的协调机制,“小区业主微信群”打通线上线下壁垒,由小区居民下单留言,社区及物业进行分类认领回复解决,构建起贯通社区、物业、业主委员会、居民之间的信息化渠道平台。让更多居民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格局。
二是以自治为导向,创新协商议事形式。大力推广“邻里圆桌会”、居民议事会,让社区居民与物业企业“面对面”交流,“心贴心”畅谈等自治形式,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加强民主协商制度建设,增强民主决策参与能力。定期召开"三方联席"会议,协商小区环境改造、公共安全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治理事项,通报小区治理情况,反映居民意见,对小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协调有关单位参与进来,第一时间收集民意,第一时间化解矛盾,把“坐诊”和“出诊”相结合,主动“离开座位”去了解群众之所急,根治群众之所痛,让居民“少跑腿”甚至“不跑腿”。
三是以自治为载体,形成了治理新局面。通过“一约”、“三会”机制,通过制定互动双赢的居民公约和小区公约,每年不定期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围绕社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以及社区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收集民情民意的同时也将社区待解决的问题、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放到大会上进行讨论,推进社区治理迈上更高的台阶,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治理格局。

阳光苑社区召开民主协商垃圾分类工作会议
三、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增强基层治理向心力
一是以法治为保障,实现“定纷止争”。注重以法治思维谋划社区治理,健全“一委二室”法治服务平台,即依托人民调解委员会、社区警务室、“老黄调解室”,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等服务,促进社区稳定和谐文明。2020年社区被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称号。
二是以法治为平台,提升法治活动内涵。举办“社区法律明白人”、“法律援助在身边”、“法治宣讲微课堂”等专场活动,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并把普法宣传融入到节日庆祝活动、社区文艺表演中去,让社区居民身边有法,能够时刻感受到法治氛围,切实做到提升社区居民法律素养,满足了社区居民的法律服务需求,从而让社区居民不仅仅“知法”,更“学法、守法、用法”,学会用法律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做到矛盾不出小区、不出社区。
三是以法治为指引,培育法治社会力量。“有了社区联点法律顾问之后,遇到任何纠纷矛盾都能够在社区解决,让我觉得安全感满满的。”阳光苑社区居民王秋香阿姨感叹道。为进一步加强阳光苑社区法治建设,司法局下派专业律师进社区担任社区联点法律顾问,设置社区法律联点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为社区基层治理提出法律意见。“我们社区的调解员委员会由小区业主委员会、小区党员、楼栋长、热心居民组成,如今又有了社区联点律师的加入,形成了专业与实践相结合的大调解队伍。在专业法律力量的加持下,2022年以来社区成功调解大小矛盾纠纷55起,调处率98%,做到矛盾不出小区、不出社区。”阳光苑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道。

阳光苑社组织居民开展法制宣传活动
四、发挥“德治”教化作用,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力
一是以德治为先导,促进“春风化雨”。通过开展“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会暨道德模范故事汇”让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进社区,“以身边人说身边事、身边人教育身边人。”正是希望能够在社区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同时,牢牢树立‘以德化人’这个理念,选树表彰道德模范,营造社区良好的道德建设氛围。交流会现场,“中国好人”刘锋华通过与党员干部、居民和志愿者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以朴实生动的语言讲述自身的平凡善举。“听了他的分享,我深受触动,激励我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要积极向上,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为榜样。”被道德模范们的感人事迹所感染,党员黄晓明一边鼓掌,一边感叹道。
二是以德为先善,提升社区组织凝聚力。坚持“居民的事、居民说了算”,把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自我管理贯穿社区治理全过程。用好“居民议事厅”。邀请专业社会组织指导,完善“问需求、明议题、定方案、抓实施、评效果”等流程。培育居民议事能力,从七嘴八舌、针锋相对,到理性表达、寻求共识,逐步形成“有事好商量”的氛围。2020年召开议事会48次,解决老旧小区改造、垃圾桶站设置等一批难题。
三是以德治为先,树立文明和谐邻里情。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牢牢树立‘以德化人’这个理念,选树表彰道德模范,开展星级文明商户评定,进一步深化‘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道德模范、星级文明商户、平安家庭等创建工作,并且以身边人说身边事、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社区多次组织交流会或见面会,让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进社区,让社区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经过实践探索,阳光苑社区逐步建立起社区以共治“先锋模范”,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共建共享”的治理机制,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为美丽郴州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
责编:刘建军
来源:湖南法治报









